2月17-18日,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2年田野考古業務匯報會在石家莊召開。本次匯報會共涵蓋24個考古項目,評委會經過綜合評議,張家口市陽原泥河灣新廟莊遺址、張家口市尚義縣四臺遺址、武安市趙窯遺址、淶水縣張家洼遺、蔚縣李家莊-古家疃墓群、雄縣古州城3號遺址被評選為“2022年河北省六大考古新發現”。 陽原縣泥河灣新廟莊遺址 陽原縣泥河灣新廟莊遺址 新廟莊遺址位于陽原縣浮圖講鄉新廟莊村西200米處。2022年對2號地點開展發掘,文化層厚度約6米,出土編號石制品、動物化石約8227件。在傳統新廟莊遺址文化層之上新發現一個文化遺物豐富的文化層,上文化層發現的超過4萬年的石葉技術石制品也是目前華北地區發現最早的石葉技術制品,對探索華北地區石葉技術起源、現代人的起源具有重要價值,為探索華北地區舊石器時代晚期石器技術的演變與石葉、細石葉技術的起源發揮重要作用。 尚義四臺遺址 尚義四臺遺址 尚義四臺遺址位于張家口市尚義縣石井鄉四臺蒙古營村南。2022年發掘面積500平方米。四臺遺址第一、二組文化遺存,文化發展具有連續性,體現出了穩定的定居方式。其反映出來的區域特征,突破了以往我國北方區域考古學文化的認識,將燕山南北和西遼河流域聯系起來,構成一個大的文化區—燕遼文化區,或稱之為北方文化區。其不僅填補了燕遼考古文化區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研究空白,而且為解決舊一新石器時期過渡、農業起源、文化譜系、人類群體從流動性向定居形態轉變等一系列問題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材料,是我國北方地區萬年文化史的實證。 武安市趙窯遺址武安市趙窯遺址遺址位于邯鄲市武安市趙窯村一帶。2022年發掘遺跡170余處,時代包括仰韶、商代、戰國等時期。發現的仰韶時期環壕聚落是后崗一期文化時期的重要遺跡,也是河北省目前發現的年代最早的環壕聚落。商代聚落等級較高,主體時代為洹北商城時期。新確立趙窯遺址分布面積達到110萬平方米,遺址內涵豐富,基本涵蓋了從仰韶早期到漢代冀南地區考古學文化發展的序列。 淶水縣張家洼遺址 淶水縣張家洼遺址 遺址位于淶水縣明義鎮張家洼村周圍。2022年,確認了張家洼遺址的東北部邊界,共清理墓葬、灰坑、水井、溝等遺跡60余處,獲得各類遺物200余件。張家洼遺址填補了環燕山地區新石器時代至西周時期的空白,為研究自新石器時代末期以來當地的考古學文化的演化和發展、生業經濟提供了堅實的資料。對于周代的國族分封、人群遷徙與土著人群的聚落差異也提供了新的佐證。 蔚縣李家莊——古家疃墓葬 蔚縣李家莊——古家疃墓葬 遺址位于張家口市蔚縣楊莊窠鄉李家莊和古家疃村之間。2022年共清理13座戰國早中期墓葬,出土陶器、玉器、青銅器和骨蚌飾等各類遺物470余件(組)。墓葬總體文化特征與晉文化尤其是晉南和晉東南區域文化面貌大體一致,同時又表現出文化因素的多元性和復雜性。墓葬本身存在一定等級劃分,可以更全面地反映當時此區域的文化面貌和社會結構。遺址對研究東周時期代地文化特征、列國文化關系及北方民族的華夏化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雄縣古州城3號遺址 遺址位于雄安新區雄縣南15公里的鄚州鎮古州村及周邊。2022年對古州城3號遺址及周邊進行了勘探與發掘,新發現了9號、10號建筑遺址。揭露出3號遺址殘存的夯土基臺、包磚、散水、踏步等,出土遺物有大量青掍筒瓦、瓦當等高等級建筑構件、石碑刻、佛教遺物殘件,推測3號遺址可能為唐代莫(鄚)州官寺—開元寺南山門遺址。古州城遺址考古,為古州城“內城”南墻的變革、“外城”城墻的營建年代提供了有力參照,也為古州城及唐代州城官寺的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
作者:河北文化網 |
微信
微博
上一頁:測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