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大同,道大同,位于山西北部的千年古都大同市,古稱云中、平城,曾是北魏首都,遼、金陪都,境內古跡眾多。 這是座古老的城,世界文化遺產云岡石窟、三朝古都大同古城、現存最大最早九龍壁、五岳之宗的北岳恒山、世界十大奇險建筑之一的懸空寺、邊塞古長城等文物古跡讓它名聲在外。 據統計,大同市擁有世界文化遺產1處,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處,省級重點保護文物63處,古建筑、古遺址多達280多處。 在這之中,大同市域內的寺廟與當地的地形地貌、歷史文化相結合,建在火山口、建在崖壁上、坐西向東……擁有著鮮明特征的一個個寺廟,共同構成了這座值得細細品味的“北方佛都”。 建在火山口的寺廟——昊天禪寺 昊天禪寺位于大同市云州區,這里有著華北地區保存最好、出露最完整、規模最大的第四紀火山群,大大小小三十余座亙古沉寂的火山群沉睡在大地之上。 高筑火山口上的昊天禪寺,是放眼全國寺院建筑都極為獨特的存在。寺廟坐落于火山之巔,民間有“燕雀飛不過,離天二指半”的說法。晨光中,熠熠生輝;晚照下,沉靜肅穆,每逢佛歷節日,游人如織,香火鼎盛。年復一年,昊天禪寺始終沉默鎮守于此,庇佑著腳下珍貴的自然遺跡。 “昊宇廣廈入云天,縹緲自在有神仙?!钡巧详惶焐?,密集的火山群與昊天寺遙遙相望?!蛾惶焖聞撔薇分杏涊d,昊天寺為一位充軍發配到此的囚犯始建,所有磚料均由羊群馱運至山上,明代萬歷年重修,清康熙年再修,在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初,此寺遭人為毀壞,八九十年代,各路僧人、四方鄉鄰捐資捐物、重新修繕,才得以恢復舊觀。 建在崖壁上的寺廟——恒山懸空寺 懸空寺始建于北魏后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上載危巖,下臨深谷,樓閣懸空,結構奇巧,人間喧囂難以觸及。懸空寺地位獨特,集佛、道、儒三教于一體。相傳,其本名為“玄空閣”,既有道教“玄”之教理,又含佛教“空”之教義。后來因其附于峭壁之上,故取了“懸空寺”這一貼切又與原名諧音的名字。 崖壁起廟宇,窟中結佛心,懸空寺的建造者既是最高明的建筑大師,又是最虔誠的宗教信徒。全寺為木質框架式結構,在陡崖上鑿洞插懸梁為基,樓閣間以棧道相通,背倚陡峭的絕壁,下臨深谷。攀于懸空寺棧道,不禁屏住呼吸,生怕擾了這方清靜之地。 罕見的坐西向東寺廟——華嚴寺 佇立在大同古城西南隅的華嚴寺始建于遼重熙七年(1038年),依據佛教經典《華嚴經》而命名。華嚴寺占地面積達66000平方米,兼具遼國皇室宗廟性質,故此地位顯赫。寺內殿宇巍峨,氣勢雄渾,古樸的建筑與古木花簇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古色古香的秀美畫卷,獨具禪意。 華嚴寺整組建筑方位為坐西朝東,有別于我國一般佛寺坐北朝南的習慣。對于這一問題,著名建筑家梁思成先生也曾經有過解釋:“遼人信鬼,拜日為神”。遼是契丹人建立的王朝,契丹族除相信鬼神外,還有太陽崇拜,每天早晨都要朝拜太陽。 契丹族把太陽當成神來崇拜,把太陽升起的東方奉為上方,且契丹族獨尊佛教,視佛如日。同時,契丹族原居黑龍江一帶,為游牧民族,有迎著太陽搭帳篷、門為東向的居住習俗。由此,華嚴寺格局也是契丹習俗與佛教信仰相融合的產物。 |
作者:李秋云 |
微信
微博